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14關渡地方文史生態


 
康熙56(1717)「諸羅縣志」卷一封域志裡記載著::「八里坌之北為淡水港,海口水程十里至干豆門」------所以從淡水河口上溯十里來到關渡,此地由大屯山和觀音山的支眽歧出形成峽門,古稱「干答門」或「干豆門」,在此,以南分開淡水河的中下游,北方又與基隆河匯集,成為台北盆地往返淡水間的重要渡口。

關渡地名的演變
平埔族的譯音有干豆、干答、肩豆、干荳、關杜、墘竇、關豆、官渡;裨海紀遊稱為【甘答門】,台灣府誌乾隆時期有【關渡】兩字的記載,日治時代的火車站稱【江頭站】,現在的地名稱關渡,閩南語唸作【干豆】。
獅象捍門與分潮勝景
干豆獅象把水口雙川河水直直流;門前勝景三色水,流水宛如普陀音。】魏金堂台語詩句指的是關渡門的獅象守口、關渡分潮、關渡畫流、關渡潮音景色關渡是淡水和基隆河匯流之地,山勢由北方大屯山脈下垂到關宮附近形成「象鼻」與西邊對岸的觀音山脈延淡水河到關渡對岸的「獅子頭」向以「獅象守口」、或「獅象捍門」 稱之。

第一關門鎖浪中,天然水色判西東;莫嫌黑白分明甚,清濁源流本不同。】陳維英關渡分潮詩所指,依據清乾隆29年的台灣府誌及清同治10年淡水廳的記載「關渡分潮」;關渡門水域每當退潮時,淡水河、基隆河兩河的河水在關渡滙流,水域成三種以上顏色即是有名的「關渡分潮」。

淡水河中上游河流帶來豐富的有機物質,使得許多軟體動物、甲殼類、節肢動物及魚類得以在關渡潮間帶大量繁衍,潮間帶的動物相和植物一樣,都是「種少量多」,生存其間的許多小動物都是鳥類極好的食物來源,如沼澤區中的彈塗魚。

關渡為台灣的五大濕地之一,是候鳥過境、渡冬的重要棲地,每年春、秋季節,成千上萬的水鳥以此為南遷北返的重要補給站或渡冬地,根據歷年來台北市野鳥學會的長期調查,記錄到的鳥類有220種以上。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關渡2013年12月生態采風

2013年12月生態采風

 
 
 
 
 
 
 
 
 
 



















 
        《秋風辭》 漢武帝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