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日治時期1932年由臺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從新加坡將非洲大蝸牛引入臺灣。
台灣也有一道蝸牛美食~~炒螺肉,炒螺肉其實是使用非洲大蝸牛的肉,只是台灣人把蝸牛叫露螺才會有這樣的名稱。(下圖蝸牛也吃食死亡的同伴)
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雜草叢生、樹木蔥鬱、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里、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非洲大蝸牛每當夏天或沒雨水時,會躲在陰涼處,並在殼口上生成一層白膜,只留一個小孔來呼吸,再將螺肉縮入殼內以防脫水,等到環境轉好後再出來。
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
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竟然是蝸牛
大家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在蝸牛的觸角中間往下一點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個小洞就是蝸牛的嘴巴,它很小,大小跟針尖差不多,科學家們都把它稱為「齒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9zbox.html
蝸牛的嘴裡有一條矩形的舌頭,上面長著無數細小而整齊的角質牙齒,這些牙齒最多有135排,大概每一排都有105顆牙齒,這樣算起來,蝸牛的牙齒達到了一萬顆以上。
曾經有人計算出來蝸牛的牙齒數量是26500顆,這樣數量的牙齒是這個世界上其它生物沒有辦法比擬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9zbo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