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104-2台北文史生態趴趴走采風-5


參訪北投農禪寺

農禪寺為法鼓山道場之發源地,乃當代漢傳佛教來臺發揚光大的重要據點,1971年由創設中華佛教文化館之開山祖師-東初上人初建,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致力弘揚佛教文化,故名「農禪」。

入慈悲門
由綠色圓柱、綠色琉璃瓦構成的「入慈悲門」,是往年進入農禪寺必經的山門,由於大門的上方端置「入慈悲門」四個字,因此被習稱「入慈悲門」。

 
連廊
連廊是進入大殿的主要通道它以兩側不對稱兼具透光與隱蔽作用的門牆形成層次細至分明的灰色空間引入自踏入農禪寺便自然的收攝杞浮動的心潛沉定靜
 

 
水月池
水月道場的視覺感受,大殿前方有一長方型水池,透過光與影的映照,呈現出水月道場的意象。農禪寺為景觀寺院, 長在水裡、浮在水面的 「水月道場」;從遠處或空中看是浮在水面上的「空中樓閣」。

大殿
朝南座向的農禪寺大殿,在節能綠建築的考量之下,特別以《心經》經文鏤空於西側整面牆上,當光線投射進來時,即將經文映現到大殿的空間裡,以自然光影的變化,展現中國文化及漢傳佛教文字的特殊性。

 大殿的建築有22根巨大的柱廊支撐,外牆則以柚木由上而下垂吊;大殿內部採用木地板和木質牆面構築而成,呈現出一個安靜、單純、簡約的空間

 
金剛經牆
大殿後方兩樓層的綜合大樓,面向廣場的混凝土牆面,則鏤刻整部《金剛經》五千多字的經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