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淡水河最早用船耙貝在關渡

淡水河最早用船耙貝在關渡,初始一條船以一具(台語) ㄌㄠˊ ㄌㄤˋ】的擋潮簍,
二支(台語)【刈 ㄅㄢ 阿】的工具;耙蛽的作業是順著潮水將 ㄌㄠˊㄌㄤˋ放置於船尾的
河裡,由潮水推動擋潮簍,(此時船尾在前,船頭在後順流直行,不用人力),帶動船身及船身兩側的 ㄅㄢ ,順著潮流捕撈,在這半鹹淡水域裡有花殼、台灣蜆、浮崙、苦螺仔在這裡共生,而且在關渡橋下游到油車口的河段盛產粉蟯。
分佈在關渡橋下游迄淡水油車口之流域處,老蟯分佈在河底的砂質區;耙蟯的作業方式以四支耙【刈 ㄎㄧˋ 阿】,五具擋潮婁【ㄛ ㄌㄠˊ ㄌㄤˋ】,橫船由潮水推動擋潮婁帶動船身,船側繫著【刈 ㄎㄧˋ阿】,在河中捕撈。流水好,進百斤。關渡的蟯苗(蟯栽)裝在用草繩編織的袋子,草袋泡過海水吃的飽飽,由火車拖運到南部養殖場,中、大、老蟯以好的價錢賣到市場。

 
   現代的耙貝作業(耙的是蛤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