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關渡的風土民情

關渡的風土民情

文章日期:2008-09-15 13:06

關渡以地段來區別分為山後、干豆、中北街、店仔尾、車頭等

          關渡早期有凱達格蘭人平埔族的遺跡,具考古分析今日馬階護校(舊稱茶園內)至關渡宮後山,有不同的兩種文化層,出土文物有陶器、手鐲、耳飾、貝塚、石製長矛等。圓山文化層,遺址中以貝種文名,貝類中以半淡半鹹水性為主;十三行文化已會使用鐵器作為生產工具,但仍以農業、魚獵為生,並會使用魚網捕魚。
         關渡以地段來區別分為山後、干豆、中北街、店仔尾、車頭等地段,山後指從渡船頭到火車遂道洞口,日治時期沿路有山洞十多處,日本軍人用來儲存魚雷彈藥,並有一大片蓮霧園做掩護,現今大南公司保養廠左側還有兩處,民國48--50年間先蔣總統中正先生與夫人曾來過關渡兩次視察演部隊演習,並在山後的海軍碼頭,搭巡邏艇從基隆河上溯。
 
        干豆指的是從中北街以西經關渡宮至渡船頭,渡船從關渡---浮線(社子島)---獅子頭成仔寮,這裡四十年代住民多為從是務農、養鴨、魚撈為主,其中西河林姓的「西河白」話,在地討海人年紀約70歲以上,多會說的這轉音西河白話如:ㄘㄢˊ,ㄉㄠ,ㄇㄤˋ-------就是關渡人的意思;著名的關渡媽祖、玉女娘娘、三將軍廟、慈航禪寺、土地公廟都在這一段;當時淡水河運在這理裝卸貨物也因此這一段住屋壓倉石特別多
 
中北街據說清朝時有10崁半的店街,【一坎店】:指面寬一開間的長條街屋平
面寬度一丈八或一丈六,據說當時賣有從大陸船運來的陶瓷、五金、布匹等,
最尾的半間只是一邊的斜屋賣的是茅草,這一帶的雙倒水房子,全是面朝南向
關渡宮延伸進來的潮汐溝河道,可見當時的住民為了水運方便,與貨
運裝卸房屋大門都開向河邊。
昭和16年淡水水上飛機場完成,這潮汐溝河道沿岸有茂密的黃槿樹叢,成為掩
護日本橫田水上飛行部隊停放水上飛機的場所,依據在地愭老所敘訴,與當時部落的空地存放大批彈藥無偽裝掩蔽,昭和19被美軍偵察機發現也成爲轟炸的目標所以有「媽祖接拋炸彈的故事」,現在潮汐溝河道成為知行路的一部份。
 
店仔尾從中北街尾部落的地方,到關渡派出所,這裡是10崁半的店街尾所以稱
店仔尾,住民多為務農為業,部落:這地方據說西荷時期是平埔族的聚落,
民國四十年代約有二間教室面積的清水磚造房舍,依據在地愭老所敘訴,在日據時期是日本軍人的辦公處所,光復後有好幾年作為幼稚園教室,現已拆除;關渡派出所成立為明治34年管理轄關渡、一德、嗄嘮別等。派出所前馬路,民國四十年代筆直的『塭路』寬約5~6公尺兩旁植木麻黃樹蔭可遮天,劃開關渡平原成南北兩個區塊,也成為關渡里與一德里的界線。
 
車頭是指關渡火車站,北淡線火車自明治34年(1901825日 開始營運,當時這裡的車頭(車站)名稱是【江頭站】,民國40年易名【關渡站】,民國77(1988) 7月16 最後一班列車開出,結束它的八十八年的營運生涯。是五十年代關渡最熱鬧的地段。
 
「諸羅縣志」記載,關渡宮創建於康熙51年(1712)福建臨濟宗僧石興從湄洲島將媽祖廟分靈,恭請來台在關渡靈山,坐北朝南,以茅立廟,為「天妃廟」,天妃廟臨濟宗僧石創建西元1712年至1922年計二百一十年,期間共十五代僧住持關渡宮。
        
 
清咸豐年間,關渡人士---黃敬,飽讀詩書,咸豐4年(1854)榜歲貢,之後於靈山天妃廟設私塾教育關渡子弟,著有「觀潮齋詩稿」一卷,多詠菊;唯雞籠竹枝詞一首,琅然可誦,詩云:【萬頃波濤一葉舟,無牽無絆祗隨流。須臾滿載鱸魚返,販伙爭沽鬧渡頭】及關渡分潮詩一首:【誰將素練中拖界,卻把洄潮兩道分。南北安瀾頌禹勳,而今渡口各成紋﹔二水蒼茫含皓魄,雙條縹渺暗斜腫,莫嫌卻濟無舟楫,幾度津頭司不群。】;並題關渡媽祖籤詩第一百首:此籤一百最難逢,氣象巍巍實不同。識得謙沖持滿意,萬人頭上逞英雄
 
道光十七年(歲次丁酉) 五月十五日 ,即關渡玉女娘娘飛昇之日,她交代潔身後
的盆水,屋內屋外各一半潑於地上,然而她的母親在不知玉女囑咐緣由,擔心
屋內地濕,將盆水屋外潑多,屋外潑少,後人才體會到,玉女的神蹟是先興旺
外庄後旺庄內的應驗。                                                  

 
光緒23(1897)明治30年間,林大春看中關渡的象鼻穴地理,於是遷建靈山天妃廟,在廟地建大宅,自認家道應可更興旺,不料三十年後,林大春家道中落,於昭和2(1927)年再售給「慈航禪寺」立寺,民國53年因關渡隘口拓寬挖除,遷移至北投中和街。

         媽祖廟上課的關渡公學校,依關渡國小校史的前身關渡公學校成立於民國10年(大正10)該校初創立時,曾借用關渡媽祖廟上課,至民國十三年 (1924)日治大正十三年, 現址才有正式校舍。
       「獻燈」,在民國38年魏金堂敬邀奇里岸魏厝家族於關渡宮前馬路舖設道路十丈及贈路燈一對,並立碑文如下【魏本銓、魏氏抱、魏本標、魏進殿、魏本仁、魏荣泰、魏金堂、魏本義、魏珠成、魏木金、魏坤杰。叩謝 寄贈路燈壹對及道路舖修十丈民國参捌年壹月建立】。
      「重修關渡街碑」,碑文刻有道路重修捐助人芳名,碑文落款【民國3912月未日完成關渡宮管理人陳水藤主持人魏金堂道路發起人陳紅英台灣省保警第十一中隊陳建欽獻錄】。
   民國43年(1954)間政府興建關渡堤防及中港河的水閘門,作為防洪及灌溉、調節關渡平原農田用水,因此每年二次水稻都有很好收成。
       早期關渡的祭祀圈形成多種角頭,分上元角、土地公角、觀音媽角、三將軍角等;每年 農曆323日 媽祖誕辰及每七年的西河林姓七角頭媽祖回鑾,全關渡迎媽祖遶境,並以神豬感謝媽祖神恩;中元普渡現在尚保存由關渡、嗄嘮別、北投、奇里岸、石牌等五大區每年輪值在關渡宮贊普。
西河林姓七角頭媽祖
以神豬感謝媽祖神恩
中元普渡
 
連結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