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關渡媽祖與和尚洲(瀘州)的故事

關渡媽祖與和尚洲(瀘州)的故事

文章日期:2007-12-18 16:52
                                                  
                以上圖片關渡媽祖業主僧奕松圖記(取自戀戀蘆洲情)
 蘆洲古名和尚洲,最早出現是在清乾隆年間,當時這片河上沙洲初期開闢時,由關渡媽祖宮,僧梅馥向官方聲請開墾,將此地產業充作關渡媽祖宮之香油錢,這些僧侶需到蘆洲收租穀,並在水南建築一棟房屋,人稱和尚厝,另有渡船頭一處稱為和尚港。
     因此,關渡關渡媽祖宮成為水南庄的業主,當地的墾戶及佃戶每年需向關渡媽祖宮的比丘繳交大租、小租,按當時向墾戶所收的租稅稱為大租,佃戶所的租遂稱小租,因而有大租戶,小租戶,佃戶之稱,彼此存在著三級租佃的關係,行之有年,甚至當地和尚洲公學校(今蘆洲國小)的建校經費,也是靠這些媽祖田業繳收的香油錢來支付。
     在戀戀蘆洲情書中內文,關渡宮的頭人與和尚之迷文中,「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按黃家立、杜盡跟賣契中」,曾蓋有截記上刻「關渡媽祖業主 僧意松圖記」;關於僧意松的記載,在淡水廳制建制橋渡提到:「萬福橋(今永安南路排水溝上之橋),嘉慶二十一年(1816)訓導楊趨園、同業戶僧意松修換石橋」,文中對意松、奕修質疑是業戶名號。
     依據石興和尚之墓乾隆時重修時,墓碑上刻有徒孫意松等四名徒孫的名字出現,意松為關渡媽祖宮第四代比丘,道光四年(1824)重修碑也有住持僧奕修的名字,奕修為第九代僧,關渡宮重修碑文也有住持奕修記載,兩位比丘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文中提到僧梅馥向官方聲請開墾,梅馥是第十二代僧,是意松的徒孫,在意松的墓碑也記載刻有徒孫梅馥等三人的名字,因此和尚洲關渡媽祖田向官方聲請者應是意松比丘或更早之前。

本文參考資料:
              戀戀蘆洲情-------楊蓮福  
              關渡魏姓家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