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北投社大北投文史生態導覽 ( 二)

北投社大北投文史生態導覽 ( 二)

文章日期:2008-08-29 15:24

(1)北投普濟寺

普濟寺在寺外供奉的一坐座高大佛像右手持錫杖,左手抱嬰孩,立於蓮臺上,很多人稱為「送子觀音」,日治時期稱為「子安地藏」,旁有一株老樟樹,婦人為祈求生子可以抱「樟」樹求子,因「樟」與「璋」同音,寓意「弄璋」的意思。


北投普濟寺為台灣保存完整的真言秘宗日式寺院,黑瓦木造,為單簷的歇山式建築,建於明治38年(1905),為北投古蹟之一;在台灣日治時期,為當時鐵道員工出資興建的寺院,本名「鐵真院」;建材都是高級檜木製做,在入口可看到虹樑題有普濟寺的匾額是由于右任所題。明治38年,平田源吾等人與鐵道部運輸課「村上彰一」,為奔走北投溫泉守護神「湯守觀世音普薩」,的打造石像所做的努力;並於當年1017日舉行「湯守觀世音普薩」的開眼儀式,根據北投溫泉誌(1909年)的記載,「湯守觀音」的石像僅2尺高,重約300斤(180公斤 );寺左前方有為當時鐵道部運輸課長村上彰一所設的「村上彰一翁碑」。


(2)不動明王寺

不動明王,為一臉二臂,髮垂披肩,愁眉瞋目,嘴角兩側露出兩虎牙,現大忿怒相,上衣斜帔,下著擺裙,右手持劍,左手拿繫杵的金剛索,據說修習此種尊法,可斷除煩惱所生的一切障礙,而其忿怒相,是大慈悲的顯現,就如同父母對其頑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調教;不動明王普薩譯言不動尊,又翻譯為無動尊,也稱為不動使者。
傳說在昭和時期,不動瀑布,有一條巨莽為不動明王所鎮服;不動明王寺是一座半圓拱門式石窟寺廟,建於大正141925)年,在這鐘鼓峒山一帶也稱不動山,日治時期稱為天星山,石窟的特色是僅在內壁加以泥作洗石子,供奉「不動明王普薩」神像。

又有一說,北投北投溫泉旅館「星乃湯」的創建人佐野庄太郎,為了治療氣喘來北投,也為祈求保祐溫泉事業能一帆風順,一生信奉不動明王;這裡可能是臺灣唯一供奉不動廟。
(3)吟松閣
吟松閣,建於昭和9年(1934),為一座日式木造旅館主體建築多為鋪黑瓦平房,外景觀極為幽靜典雅。
  屋前入口木門樓、魚池、小拱橋、石階與造型小巧的石燈籠,反映了日本大正與昭和年間的庭院設計風格;整座旅館利用地形,沿山坡配置飾物,視野良好,屋內運用檜木裝修,有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氛,為台灣第一家古蹟旅館。

石燈籠

(4)臺灣善光寺
臺灣善光寺供奉一光三尊,阿彌陀佛、觀世音普薩、大勢至普薩,由日本國長野縣信州善光寺大本願第117世,誓國尼公上人創建於昭和7(1932),由中野全龍上人主持;光復後,並建立佛舍利塔,佛寺小徑立有一座「岡本翁頌得德碑」,述說著北投石發現者「岡本要八郎」先生的成就。
 
 
參考資料北投地方史講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