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與北投公園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與北投公園

文章日期:2008-08-18 12:20


北投溫泉發展從清康熙36(1697),郁永河自福建來臺在北投採硫磺,光緖20(1894),德國商人奧利(R.N.Oh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明治29(1896)日人平田源吾,在北投溪畔開設第一家溫泉旅社,「天狗庵」,接著台北軍政財務課長松本龜太郎也開了「松濤園」,經營旅館與料理的生意,從此北投溫泉走進藝妓與陪酒的溫柔鄉服務。
然而臺北陸軍衞戌病院的落成更使北投溫泉與療養結上不可分個割的關係,於是有些人就在北投溪泡溫泉,本地人稱為「浸磺水」,「浸磺水」不一定要有溫泉旅社,有的就用搭茅草寮圍起來,於是「浸磺水」從溪邊浸到草寮,再浸到溫泉公共浴場的設立,也成為北投地方特有的溫泉文化。
1897(明治30)大稻埕至北投的道路建築完成,明治34(1901)淡水線鐵路通車,1910(明治43),台北廳興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並於大正2(1913)六月完工,接著再興建緊臨的北投公園,大正5(1916)年新北投火車支線通車,交通更便捷,於是北投溫泉、公園成為北部民眾的休閒好地方。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就是現在的溫泉博物館,是仿造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設計,為「和洋混合風型式」,頗具英國式鄉村別墅的特設色,老一輩北投人稱為「紅磚仔厝」;為一幢二層樓的建築,一樓為紅色清水磚造,西面臨臨北投公園建築外觀有拱形紅磚造形,檜木窗襄坎彩繪玻璃,二樓木造,外牆採雨淋板的構造;大正12(1923),為迎接皇太子裕仁來來臺再擴建二樓御休所。
一樓的公共浴場有古羅馬大浴場的風格,號稱當時東南亞最大浴場,據說引用的溫泉水是「白磺水」;現在二樓展示區向遊客介紹北投溫泉的人文、產業,以及在溫泉鄉走唱表演的「那卡西」、為因應當時特種行業,以摩托車接送侍應生所發展出來的特殊行業「限時專送」;並有民國2(大正2)國父 孫中山 先生,也曾於蒞臨溫泉公共浴場及大正12(1923),日皇太子裕仁來來臺的展示照片。
「榻榻米活動大廳」在日治時代,榻榻米大廳是當時的人在沐浴後納涼、用餐、休憩的地方,可透過走廊眺望整個北投公園美景。當時的泡溫泉是一泡在泡,泡完可以在此納涼或到北投公園散步,然後再回來泡溫泉,這樣的情景,讓人感覺到當時的人泡溫泉是非常有「品質」的。另外一個重點展示是附著在安山岩的「北投石」,明治39(1906)日本的「岡本要八郎」先生在北投地熱谷溫泉下游的北投溪中發現不同於一般石頭的石頭,經證明它含有微量的放射能鐳」,於1912年(大正一年)的國際礦物會議上,正式以產地北投命名為「北投石」。
北投石
北投公園----第一處湯瀧
北投公園---石拱橋
北投公園---小徑
北投公園---白千層老樹
北投公園---楓香老樹

北投公園---親水噴泉
北投公園---北投溪
北投公園---綠色圖書館
參考資料:北投社大文史生態解說課程講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