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關渡媽祖、三百年、關渡宮

關渡媽祖、三百年、關渡宮

文章日期:2008-09-15 12:15
 關口神宮即是湄洲聖宇;渡頭仙棹何殊南海慈航。「諸羅縣志」記載,關渡宮創建於康熙51年(1712)福建臨濟宗僧石興從湄洲島將媽祖廟分靈,恭請來台在關渡靈山,坐北朝南,以茅立廟,為「天妃廟」,地理稱作「象鼻穴」,康熙54年通事賴科鳩眾重建,易茅以瓦,諸羅知縣周鐘瑄,顏其廟曰「靈山天妃廟」,蔣元樞並題詩九十九首做為媽祖籤詩;之後歷經乾隆、嘉慶的重修、重建。

明治28(西元1895),日軍佔領關渡,乙未年 正月二十三日 在靈山天妃廟裡潑灑煤油縱火焚燒媽祖金身,並用刺刀刺砍二媽聖母金身,大火熄滅後,大媽、二媽金身臉部僅被薰黑,當夜蛇仔形村民趕來搶救媽祖回村,藏匿於觀音山下石壁腳,於事平才請回關渡。
 
明治30年(西元1897年),丁酉年林大春看中象鼻穴風水遷移靈山天妃廟,並在天妃廟原址興建自己大厝,以為就此得到好的地理風水,他捐了二百大銀,不足部份集商家與地方人士出錢出力的捐助,將靈山天妃廟重建於現在關渡宮現址,坐西朝東,地理稱作「萬水歸堂」穴,易名為「關渡祖宮」。
日治大正11年(西元1922年)民國11年,重修再易名【關渡宮】,台灣光
復後民國43年重建正殿,廟的屋頂作成【歇山重簷、假四垂】造形,民國48
年再改建三川殿,為五開間形式。
 
「靈山天妃廟臨濟宗僧石創建西元1712年至1922年計二百一十年,期間共十五代僧住持關渡宮;從民國54年後由於媽祖的靈聖,關渡宮不斷的擴建,近年三川殿再修建造就今日的巍峨規模,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關渡從三百年前經過了滄海桑田變遷,阡陌縱橫的關渡情懷,寫在河川渠道,看見先人的打拼,然而關渡這一端稻田現已回歸自然溼地;媽祖的庇民靈聖,永遠深藏於人心,詩云【媽祖神威鎮守紅保佑海疆產源豐。聰明眼耳將軍護,造福人群掌渡宮。】關渡的地理位置,對台北盆地的開發是無可取代的地位。
媽祖信仰當中常常聽到「大媽」、「二媽」、「三媽」甚至於還有到「六媽」。一般來說,坐正殿的是大媽,在外出巡的是二媽。關渡宮從正月中旬過後的迎媽祖活動,都是二媽的聖駕出巡繞境。
關渡宮媽祖分身有「大媽」、「二媽」、「三媽」到「八媽」,並再以「慈、崇、濟」字號邊編列分身,在增雕加「新」字開頭,依廟方98年統計可讓民中刈單小尊媽祖57尊,大尊軟身媽祖為12尊。
關渡宮從正月中旬過後的迎媽祖活動,都是二媽的聖駕出巡遶境。
關渡宮以刈單的制度來迎請媽祖,只有關渡宮每年普渡的五個角頭與蛇仔形村,可免於刈單的香燈費,並有優先迎請關渡大媽和二媽,並從正月底前五個角頭及蛇仔形村完成祭祀遶境,才開放各地巡歷年例迎請「二媽」,蛇仔形村每年向關渡宮迎請「大媽」、「二媽」、「福二媽」、「平安媽」、「八媽」、「太平媽」等六尊神像。

 
 現代的關渡宮
連結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